2020迪庆故事 | 和继泉:蔬菜大棚“种”出幸福生活
2021-01-11 20:06:15 81人阅读
“我能帮贫困群众做什么,他们需要我帮助他们做什么?怎么做才能增加村民的收入?这或许是每一位扶贫干部需要面对的问题。山药、百合、大葱、胡萝卜、西红柿......”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保和镇拉河柱村,驻村工作队员和继泉,对村里露天种植的蔬菜了如指掌,全村70余个蔬菜品种他如数家珍。
驻村3年5个月的时间里,和继泉用脚步丈量了拉河柱村的每一寸土地,用自己从事农业工作近30年的经验,带领村民种起了露天蔬菜,村民的人均收入从产业结构调整前的1000多元增加到了现在的1万多元。
和继泉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,也是千千万万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工作队员,扎根到基层,凡事亲力亲为的他,连续两年被评为“维西县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”。
1021户农户,平均每户入户10次,最多的一户建档立卡户入户了90余次;连续15天,不分白天黑夜的交流,做通了20余家村民的工作;早上出门,凌晨2点多睡觉,白天不是去村民家了解情况,就是奔走在田间地头,患有痛风的和继泉,回到住处时,脚常常落不了地;最长的一次4个月没有回家......一串串的数字,一个个故事串联起了和继泉驻村的那段岁月。“忙、累,但看着村民收入增多了,生活变好了,一切都值得。”这是52岁的和继泉给出的答案。
全村1021户户均入户10次
维西县保和镇拉河柱村有17个村民小组,1021户42221人,其中贫困户556户2267人。2015年10月至2019年3月,和继泉驻村期间,1021户村民平均每户入户10次,入户最多的一家贫困户,和继泉去了90多次。
“平均每户最少去了10次,最多的一家建档立卡户去过90多次。”说起那3年多的驻村经历,和继泉对走访的路记忆犹新。刚到拉河柱村时,有不少地方没有通硬化路,组与组之间都是山路,有的地方还不通车,步行成了在村里走访时,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式。“刚到村里的时候,路比较难走,每天早出晚归,基本上到家的时候脚都落不了地。”和继泉说,为了尽快对每家每户有一个了解,频繁的入户,每天三四万的步数成了常态。
动员老百姓发展产业,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都与入户密不可分。白天做村民的工作,晚上还得继续,甚至为了拉近关系,陪忙完一天农活的村民在晚饭后喝几口,也成了驻村时常有的事。“和村民搞好关系,知道他们需要什么,清楚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,才能把工作开展起来。”
和继泉记得,当时规划了露天蔬菜种植的产业后,在村里开会做了动员,当时有20余户村民并不同意,为了说服这20余户村民种蔬菜,和继泉用了15天。
“用了15天的时间挨家挨户的去做工作,每天晚上和他们坐在一起闲聊,老百姓喜欢喝酒,有时还要和他们喝几口,拉拉家常,增进感情,在慢慢地说服他们把露天蔬菜种起来。”和继泉说,项目推进的时候很难,和村里的很多事情一样,只有和村民熟悉了,得到了村民的认可,认为是一家人了,事情才好做,才能做好。
1021户,户均入户10次,3年零5个月的时间,和继泉驻村的每一天至少需走访8户。
贫困村成为菜篮子
路也通了、水也通了、电也通了,收入也多了,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走进拉河柱村,“变了,变好了”,是村民说得最多的话,满脸的笑容成了冬日最温暖的所在。村落、房屋、蔬菜基地和田间的阡陌交通、忙碌的村民,构成了一幅属于拉河柱村的生活画面。移苗除草、培土栽植、采摘收割......各种蔬菜,随着时令,有的播种,有的出芽,有的拼命生长,有的成熟等待收割,蔬菜基地里,总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,各个工序有条不紊进行着。
记者了解到,通过“党组织+集体经济+农户”的新型产业扶贫模式,拉河柱村的露天蔬菜种植从最初的460亩发展到近2000亩。蔬菜从维西县卖到了香格里拉市、德钦县等地方。在拉河柱村蔬菜旺季的时候,维西县城蔬菜市场上60%的蔬菜来自拉河柱村,曾经靠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业的村子,成了县城2万多人的菜篮子。
“以前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玉米,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,现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,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万元左右。”和继泉说,在村民转变思想种露天蔬菜的过程中,很多老百姓习惯了传统农作物的种植,怕种植露天蔬菜卖不出去,他们的思想中种粮食的话,可以在家里留着吃,可以喂牲畜,如何把蔬菜卖到市场去,如何把蔬菜变成钱,老百姓很担心。“老百姓很善良,很朴实,一旦把工作做通了,他们都很积极。”
和继泉介绍,现在村里种植的蔬菜品种有70多个,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山药、百合、大葱等,收益最好的目前是山药、百合。其中一亩山药的毛收入将近有4万元,种植成本每亩地在2万多元,每亩净收入在1.5万左右。原来种植玉米每亩地只有三四百元的收入,通过露天蔬菜的种植收入可以到每亩地1万元。
老鸦树村民小组的李玉芳是村里的种植大户,种植蔬菜已有10余年,种植露天蔬菜前,家里的种植的蔬菜只有两三种,如今家里的蔬菜品种达到了10余种,种植露天蔬菜的当年,单靠包心菜李玉芳家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。“加入露天蔬菜种植后,收入至少增加了3倍,现在有一辆微型车、两辆摩托车,出门也方便了,生活也更好了”。李玉芳说,现在露天蔬菜种植已成了老鸦树的一项特色产业,在2018年以前,村子里大多数村民还靠种植传统作物来维持生活,现在大家种上了露天蔬菜,生活条件好了许多。
“种蔬菜给我们带来了摸得见看得着的发展,我一定要坚持种下去。”李玉芳说。
拉河柱村党总支书记邵万里介绍,村里主打县城的餐桌牌,种植露天蔬菜,如今1000多亩的露天蔬菜基地,让群众的年收入从以前的13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1000多元。种植露天蔬菜把村里的劳动力有效地凝聚起来,老人家白天在地里劳作,晚上把蔬菜进行一些捆绑清洗工作,第二天早上年轻人去务工时,把蔬菜带到城里进行统一销售,使劳动力得到最大化的利用。“老一辈在家里有事情做,促使年轻人到县城里去务工,开阔眼界,家里的收入也增加了,生活好过了,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好了,是件多赢的事情。”
守村,曾4个月没回过家
脱皮、脱家、脱休“三脱”,是和继泉驻村时的状态。
4个月,是和继泉离开家,守在村里最长的时间。“守住村里,想方设法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,思想跟得上了,脱贫致富才有希望,扶贫还得是扶智。”和继泉说:“驻村3年多,最大感受就是脱贫最关键的是要扶智,单纯的产业扶贫也好,输血式地给钱给物都只能暂时脱贫,只有脑子转变了,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真正的脱贫。”
“痛心”是和继泉来到村里,看到村民后的第一个感觉。上午10点左右,酗酒的村民就开始醉倒路边,看到可以打工赚钱的机会,大家也无动于衷,每天就喝酒,无所事事。“当时我就想,长期这样下去,这个地方根本没有办法脱贫,然后就开始给酗酒村民的家人做工作,强行把人送到医院去戒酒,当时他们的家人都很支持,通过以点带面,强行戒酒七八个人以后,整个村基本上都没有酗酒的人了,婚丧嫁娶偶有喝酒,但倒在地上醉酒的情形再也没有见过。”
村里的事无小事,除了整个村的产业布局,还有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家长里短,也渐渐找到了和继泉帮忙,他成了村民心中的村里人。
“今天我们家里有什么事了,你能过来下吗?”“两口子吵架了,搞不清了,能过来下吗?”类似的事情在3年5个月的时间里很多,和继泉觉得自己这个扶贫工作队员成了村里的调解员,村民把自己当做是万能的,碰到什么问题找到自己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似的。
“我觉得自己成了村里的一员,村民变成了家人。”和继泉说:“有的时候觉得干扶贫太苦了,有做不下去的感觉,但看到老百姓有赚钱的机会,有很多能让他们富起来的机会,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去做时,作为扶贫干部,我认为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,是我要做的,我想做的,所以我就想我一定要把扶贫工作做好,坚持下去。”
和继泉经常穿梭在贫困户之间,看到老鸦树组李顺强家无大门,他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给李顺强户修建了大门;看到小马厂叶耀祖家厨房破旧,他自己掏钱给修缮了;看到吾夺底组蜂金文、兰加和色妈底组汉阳光等衣服破旧,他又购买新衣服给他们送去;有贫困家庭学生考上大学或看到体弱多病的老人,他常拿自己的工资进行资助。
3年多的驻村经历,睡觉的时间基本都是凌晨2点左右。“每天入户,然后回来整理资料,还要想产业布局怎么做,人居环境提升一户一方案怎么做,通过每天入户的情况和了解的内容要制定方案,每天睡得都很晚,很忙很累。”和继泉说,最多时4个月没有回一次家,对女儿特别亏欠,一说到这个事情,心里面就不是滋味。
未来还想为村民做点事
“时光倒退,我也会选择去扶贫,这3年,我觉得我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,人生价值在这3年里得到了体现。”和继泉说:“比起办公室,扶贫工作很累,但回想我们所做的事情,能为贫困户为当地老百姓做点事情,心里面还是很自豪的,收获挺大的。”
这3年多的时间,对于和继泉来说有成绩但也有遗憾。“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多了,但能力有限,自己的知识也有限,露天蔬菜产业可以进一步提质增效,可以做得更好,让老百姓的收入能更高一点,但由于时间等很多原因,还是没有做到更好,心里特别遗憾。”和继泉说:“未来,退休以后,如果还能去村里,还想为村里多做点事情。”
相关文章
-
01-11外防输入!他们这样守好边境疫情防控第一线
-
01-11无限极发布《202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》
-
01-1170元/kg!小米辣比肉贵!全国多地辣椒价格上涨,昆明……
-
01-11昆明一旅行社被罚款30万元 一名导游被吊销导游证
-
01-11部分航班停发、部分路段交通管制!昆明市积极应对强降温天气
-
01-11德宏城市更新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题片
-
01-11提升履职本领!德宏政协委员集中培训
-
01-11我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
-
01-11我市未雨绸缪做好防旱抗旱工作
-
01-11一定要聚焦发展重点—— 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
相关评论
有0条
站内搜索
本栏最新更新
-
01-15崔茂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
-
01-15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
-
01-13【继续奋斗 勇往直前】立足新起点 奋力谱写民族团结新答卷
-
01-13云南省副省长和良辉到丽江调研
-
01-13图解:让中国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 习近平这句承诺力重千钧
-
01-12韩正出席“一个星球”峰会 关于COP15他这样说...
-
01-12天天学习丨一位“老县委书记”的深情厚望
-
01-12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开讲“新年第一课”,这件事要全面做强
-
01-112020迪庆故事 | 和继泉:蔬菜大棚“种”出幸福生活
-
01-11联播+丨六幅珍贵画面 感受总书记对人民警察的深情厚望
-
01-11崔茂虎浦虹与中农联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座谈
-
01-11丽江市委市政府领导调研双创和智慧丽江建设
-
01-11天天学习丨一本珍贵的获奖证书
-
01-10【每日一习话】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
-
01-10联播+丨首个“中国人民警察节” 牢记总书记对这支队伍的殷殷期望
-
01-09习声回响|总书记的全面小康声音密码(七):1131
-
01-09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,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
-
01-09硬核力量!中国火箭军2021年形象片发布
-
01-09谈人类命运共同体,这些典故有深意
-
01-08省军区党委十二届六次全体(扩大)会议强调: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 推动云南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
本栏推荐
- 崔茂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
- 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
- 【继续奋斗 勇往直前】立足新起点 奋力谱写民族团结新答卷
- 云南省副省长和良辉到丽江调研
- 图解:让中国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 习近平这句承诺力重千钧
- 韩正出席“一个星球”峰会 关于COP15他这样说...
- 天天学习丨一位“老县委书记”的深情厚望
-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开讲“新年第一课”,这件事要全面做强
- 2020迪庆故事 | 和继泉:蔬菜大棚“种”出幸福生活
- 联播+丨六幅珍贵画面 感受总书记对人民警察的深情厚望
- 崔茂虎浦虹与中农联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座谈
- 丽江市委市政府领导调研双创和智慧丽江建设
- 天天学习丨一本珍贵的获奖证书
- 【每日一习话】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
- 联播+丨首个“中国人民警察节” 牢记总书记对这支队伍的殷殷期望
- 习声回响|总书记的全面小康声音密码(七):1131
- 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,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
- 硬核力量!中国火箭军2021年形象片发布
- 谈人类命运共同体,这些典故有深意
- 省军区党委十二届六次全体(扩大)会议强调: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 推动云南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
阅读排行
- 1美国大选进入决胜期 大法官听证会引发争议
- 24小时内出结果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指南出台
- 3惊讶!昆明房价终于跌了,这个区却在大涨2%+,10月20昆明各区房价数据最新发布
- 42020胡润百富榜,完整榜单排名一览
- 55条高速即将通车!这几个地方传来好消息...云南交通迎来巨变!
- 6楚雄绿化美化项目:高原彝乡上荒山换绿装
- 7昆明人家门口的“童话城堡”,紧挨抚仙湖,面积是香港迪士尼的6倍!
- 8云南即将迎来“国际性”大桥,全长619米,向中国工程队致敬
- 9谁偷了我的脸?遍地开花的人脸识别,被忽视的巨大风险
- 10驾考科目三香格里拉市考场预计12月恢复使用
- 11市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马忠华一行赴昭通市人民检察院调研公益诉讼工作
- 12特朗普的落败已成定局,那么他现在针对各州是否希望美国大乱?
- 13多一个都“驶”不得,文山交警连查7起面包车超员!
- 14主动投案!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昌被查
- 15最新!大理州这个县发布7名干部任前公示,涉及局长、副局长....
- 16走进翠湖博物馆群落 领略历史文化遗迹魅力
- 17六旬夫妇昆明毒豆芽作坊曝光,被判刑!警惕!会致癌致畸!
- 18【线路推荐】恐龙文化旅游节畅游禄丰!看恐龙、游古镇、品美食
- 19昆明城改风暴刮入一环内 伍家庄、大东新村片区下月开拆明年拆完
- 20【地评线】彩云网评:当好体育教育改革的“排头兵”